紫外熒光油墨:依據油墨本身有無顏色又分為有色熒光油墨與無色熒光油墨兩種,前者印刷的圖文肉眼可見,后者則不可見,但二者均需在紫外線照射下方能顯出熒光。由于紫外線有長波、短波之分,故熒光油墨也不同,目前應用長波紫外線油墨的較多。
紅外油墨:紅外油墨中添加了某些物質,能使油墨在紅外光照射下的光譜性質與其他油墨有極為明顯的差異。利用特殊的光學設備,能夠輕易分辨出這種特殊的光譜,從而分辨印刷品的真偽。紅外油墨按照添加物質不同,以及紅外光下的光譜特性,可分為紅外激發油墨、紅外吸收油墨以及紅外覆蓋油墨三種。
磷光油墨:磷光油墨在普通光照下與其他油墨沒有明顯差異,但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夠發射出明亮的磷光。與熒光油墨不同的是,磷光油墨中添加的是磷光物質,與熒光油墨中的熒光物質的性質截然不同;在觀察效果上,熒光油墨在撤去紫外線后,熒光立即消失,而磷光油墨在撤去紫外線之后,其明亮的磷光會逐漸變暗,直至完全消失,整個過程會持續3、4秒鐘之久。
珠光油墨:珠光油墨是在油墨中添加了一些附著了某些氧化物的云母微粒,當光線從某一角度照射印刷品時,觀察者就能看到油墨中的云母-氧化物包裹體反射的光線,使該圖案呈現出不同于其他角度觀察時的效果。使得珠光油墨印刷品能夠對復印、掃描設備具有防掃描、防復印的能力。
光致變色油墨:在油墨中加入光致變色的或光激活的化合物。用這種油墨印刷的圖文,在白光下呈一種顏色;在紫外線照射下變成紅、藍或黃色,當再用白光照射時,又還原成本色,這一過程是可逆的。
熱敏防偽油墨:在加熱時引起油墨中添加的液晶或熱致變色的化合物發生理化學結構改變而變色。變色后,有的可逆變;有的不可逆變。溫度一般設在40℃~100℃之間為好,檢測時可用手指或點燃的煙頭、熱水杯加熱即可。
壓敏防偽油墨:在油墨中加入含變色物質的微膠囊及相應的化學試劑。用這種油墨印刷的圖文有可見的和不可見的,當用指甲或硬的物體壓擦時即發生顏色變化,依據設計可顯紅、藍、黑、綠、紫、黃等顏色。
光學變色油墨:光學變色油墨(Optically variable ink)也就是我們常說的OVI。OVI最早由美國的FLEX公司生產,目前實際應用的主要有瑞士SICPA公司光學薄膜OVI,德國G&D的液晶OVI和德國MERK公司的新型云母鈦OVI。其中以瑞士SICPA公司的光學薄膜OVI使用最為廣泛。